积极推动国家战略作为的市场前置
推动我国与周边FTA繁荣重大形成
(2009年6月15日)
一、本项目的创新提出,在长达六年时间中,先后调研和征集了国内和东盟近百家企业领导意见。其中,包括对接东盟各国官员和企业高层,可以说,本项目系统构建的创新提出,集中融汇了国内国际各方加大相互合作,推动各方实现共赢发展的深切市场期待。
二、当前,全球金融危机正推动我国经济的世界发展,进入一个重大创新期。当此之时,我国经济的世界发展,已进入重大作为期的“第三阶段”,即由开放之初的“接轨国际”,到经济实现开放中的“融入国际”,再到如今新形势下推动与世界更大合作需求展开的“创新国际”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面对世界经济中心发生重大转移的全新环境,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,以市场的语言对话与合作世界,将成为中国的世界作为的重要运作主导。而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当前建设现实也深刻表明,仅靠政府间协议与合作热度,缺少重大国际创新的、具有双向市场牵导力的、具有重大国际导航力与国际服务保障力的、能够推动双方中小企业迅速实现“走出去”合作展开的重大战略型服务与市场运载平台,很难推动双方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的重大形成,也很难确保推进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目标的更大实现。
三、我们同时认为,目前,我国的经济建设仍处在引进国际先进理念、先进项目、现代管理和现代商业物流等经济与商业模式的大量外来“复制性建设”阶段,诸如金融股市、电子商务、连琐商业与物流,诸如“保税区”、“加工区”建设等。但中国的世界性崛起,随着国际新经济环境发展,决定了中国的世界作为,必须创建更符合当今国际新发展需求的,符合中国自身发展需要的,具有世界前瞻性和牵导力的领先经济模式与新业态平台,以构建发展中的领先优势,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建设类同型项目的“复制性”竞争。这应是崛起的中国,当今最重要和首要战略目标。本项目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FTA实践,以适应国际FTA合作的全新构建,全方位对接与服务FTA区域各方。项目以巨大的商机聚生力,推动各国主流商贸和国际重大资源要素的中国集聚;以重大国际服务保障力构建,推动各国中小企业“走出去”实现双向合作的市场展开;以国际金融和民间资金的集聚,构建区域企业双方商贸与合作一线直接市场化融资的重大形成。项目既填补了中国对接FTA周边国家合作双向牵导型市场建设的空白,又填补了全球FTA实践中,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“走出去”亟需服务保障的重大市场需求之缺。项目通过多功能服务构建,承载FTA多个战略目标的重大实现作用,突出彰显国际新经济发展需求的世界新业态特征,具有明确的“区域繁荣前景”,将创建国际经济的巨大新增长点。项目所提出的全新区域理论和全新市场服务体系,将是世界FTA实践的重大“中国首创”,必将对FTA实践的世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。
四、六年创新中的政府对接,我们深切感到,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,政府体制机制创新至为关键。六年中,我们在与地方职能部门的创新对接中,项目立项只认资金,不认创新,来自民间智库的重要项目创意,明知具有重大创新力,但鉴于政府决策运作程序,始终难以进入政府项目“笼子”。特别是地方对建设国际性枢纽城市认识,依然缺少起码的创新意识与理念,仅仅满足于当地缺项的“填空式”建设,甚至把一般简单交易功能的进出口商贸公司、“东盟”概念的一般性商品销售平台,也当作国际化建设的全部,把规划中的一座国际金融楼建设,作为对我方国际金融创新项目不再予以考虑的重要理由。六年中,项目作为民智创意屡遭歧视性“搁置”,甚至原封不动退回,更甚者莫名其妙丢失。这让我们对政府现有决策程序充满困惑,对重大国际性建设创意创新,当地领导只“看”而不参与意见的决策“新规”倍感费解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,如果一切依赖于行政性常规,让重大建设性创议,一概推捼和任凭政府一般性办事“窗口”工作人员的“超慧力”责任发现,这让我们很难理解,如此现状,国家重大创新力如何才能确立。
五、为此,我们真诚期待来自“草根”的民间智库建议,能够与国际机构、名人专家建议一道,受到国家相关部门一视同仁重视。有重大创新价值的民智创议,能够突破政府现有决策程序,一视同仁地进入中央和国家决策层面,得到认真支持的研究。我们为此非常感谢商务部亚洲司在本公司2006年最初创意呈递阶段,就给予明确来函的支持,正是亚洲司的来函,使我们具有了持续细化项目创意的不懈动力。我们也非常感谢广西区发展改革委,今年项目的首次呈递便得到重视受理。我们为此请求能够迅速进入国家战略的决策考虑,同时,迅速联动周边FTA区域各国,特别是推动进入东盟共建的重大国际运作安排。
上一篇:2010年版重点:本项目国家立项申报最终陈诉
下一篇:2006年版重点:关于创新建设“南宁·中国—东盟日常商贸与合作促进服务区”(CAFTA日常交易与合作平台)